我教研故事

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教研故事,供大家参考。

我教研故事

 

  在 “随 笔 化”教研 中 成长 盛元小学

  马爱萍 光阴荏苒,岁月如梭 。

 不知不觉 , 我已 在小学语文教学之路上历练和成长了 十八 个 年头 。

 从懵懵懂懂地走进课堂到之后的授业解惑, 再到从容施教, 回望身后 这 一串串深深浅浅的脚印,品味 所经历的 一个个充满酸甜苦辣的故事,心中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感激与怀念。感激的是曾经给予我无私帮助的一位位老师;怀念的是曾 经 引领我进步收获的一次次教学研讨。是他们让我在学习和锻炼中成长了起来,一步步迈上了专业发展的道路……

 记得刚进盛元那一年,我初次听到金校长一行几人从丰南实验小学带回来的 课题 —— 随笔化 习作 。

 在 学校大的教研环境中,我也在 自己任教的班级里进行了《吹泡泡糖》等 多次 情境随笔 尝试 ,跟学生共同体验随笔化带给我们的新鲜 ,真切地感受到情境随笔带给我们的好处。

 在实践中,我也开始思索怎样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兴趣,让学生有话可写,又怎样将随笔化老师的 “ 导 ” 无痕的渗透到学生的习作中, 真正 提高学生习作水平?

 1 2011 年 年 0 10 月 月 0 20 日, 随笔化习作的倡导人成浩老师要来我校调研,我接到任务,上一堂随笔 读悟 。

 我们都只接触过情境随笔,谁知道随笔读悟怎么上?在后来的几天里,我始终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,始终有一种“老虎吃天,无从下手” 的感觉。

 白天 上班就 跟同组的海玉峰、官彩琴老师讨论,晚上 回到家,盯着教材 跟 电脑网络 较劲,盯着 关于 随笔读悟 的点滴资料到深夜。

 斟酌再三,我提前进行了情境随笔, , 组织学生写好了有关爱的的习作。然后, 我打算 以教材中六 年级《秋天的怀念》和自己的一篇文章为范本,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文本的细节描写,最后组织学生修改 自己 的文章。开课前 的那天中午,马上要放学了 ,成浩老师要听我的教学思路,结果,他把我预设好的方案全部推翻,提出利用学生手中的随笔化教材上课。我一下子蒙住了,下午上课,现在重新准备,谈何容易 ? 校长、主任都把目光投向了我。“ 没事,回去准备 !

 ” “需要什么,随时提出,大家会帮你的。”“有什么问题及时跟白校长联系!”带着领导、同事们的关心和希望我离开了学校。两个小时里,我重新设计预案,先设计情

 境活动《同舟共济》,组织学生参与、体验、习作,接着选择随笔化教材中的范文、老师的范文,学生的精彩片段让学生读 、 悟 、 评,最后组织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,展示习作。

 可以说,这一节课,我把随笔化中的情境随笔和读悟评改给融合到了一起。下午,在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帮助下,我如期上了研讨课,获得了成浩老师的好评 ,也再次零距离聆听专家指导,与 成老师面对面的交流,这使我茅塞顿开 ,随笔化不能只单纯地停留在情境中,而要将 老师的指导无痕地渗透到对经典范文的读悟中,让学生自主地从范文中悟到方法,用习的的方法指导自己的习作。随笔化应该形成一定的体系,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序列。

 紧接着,我与 与 1 2011 年 年 0 10 月 月 3 23 日 跟随卫主任、学校杜书记、张主任及 海玉峰、 裴丽红、李晓霞老师 来到唐山丰南实验小学 。为了在丰南实验小学的会课,我们一行七人 再次为随笔化习作而讨论、忙碌。

 上课前的头一天晚上, 卫主任给了我许多理论上的指导, 大家从课的导入到 课堂每一个环节的设计,从课堂中我的每一句 话 到 每一篇文章的选择 ,都各抒己见 , 从整体上设计了教学,认为可以从“情境习作 —— 学生片段赏析 —— 老师范文引路 —— 经典范文感悟—— 评议修改习作”五大环节进行教学。另外,卫主任 建议我导入新课时利用《我的吴忠我的梦》歌曲视频激发异地学生的积极性 , 让 我 从 选择的 阎维文 歌曲 “ 母亲 ” 里给 引导学生 提炼了写作的素材, 激活学生思维 。

 张主任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在梳理 课堂提问, 杜书记 就课堂导语和过渡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,裴丽红和李晓霞老师结合自己实际教学从对学生的引导、评价、上课的体态语言等给了我许多好的建议。而海玉峰老师则根据我的需要和 大家的建议制作了精美的课件。

 深夜 2 12 点了,大家仍然在为我的课你一言我一语 , 出谋划策。在大家的群策群力下, 我的思路被激活,而且 越来越清晰 。

 半夜,我趴在床前一遍又一遍的 熟悉预案。斟酌自己课堂中所说的每一句话,而裴丽红、李晓霞老师也一直陪我熬夜。

 第二天,大家又陪我忙碌了一早晨。课顺利结束了, 当我走下讲台时,大家 用 一个眼神、一句话送来了关爱。当时,我深深被盛元人的团结、盛元人的敬业、盛元人的课改精神所感动。

 而这次活动,更是对我 随笔化实验 、提高教研能力的又一次 历练 。

 上一学年,我们三年级增添了两位年轻的成员 —— 马晓娇 和智继梅老师。

 在教研组里,我 给他们讲述自己对随笔化习作的认识,在组内开展情境随笔一课多轮后,鼓励他们设计随笔情境,在班内尝试教学,我跟随听课,将 在 自己随笔化实验中的所得与他们共享。

 而他们也在我们教研组对随笔化习作的 一次次研读、一次次的分析,一次次的修改、一次次的设计 中迅速成长起来。

 回首过去,研读 随笔化 的过程让我欣喜,让我感动。展望未来,我将在研读的路上 一如既往 ,让明天的故事更加精彩。

推荐访问:我教研故事 教研 故事